政务邮箱: 用户名 密码
English RSS订阅 掌上宜春
 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 >> 市情 >> 文化艺术
袁州三星鼓
更新时间: 06-10-30 字体:【  
      袁州区的三星鼓是一种地地道道的民间音乐,由农民演奏,供农村婚丧喜事使用。然而,正是这么一种“下里巴人”,却两次进京演出,其魅力何在?
     又名三声鼓,起源于明朝,流传于袁州区柏木、芦村、洪塘、三阳、下浦一带,在娶亲嫁女、祝寿生子、建房开业等时辰演奏,取福、禄、寿三里高照之意。又因为它是由三面形状不同、音调各异的小鼓伴和着唢呐演奏,所以又称三声鼓。演奏时,一般由5人组成一个乐队,一人击鼓,兼任乐队指挥;一人敲小铛;一人碰小钹;两人吹唢呐。为了增添气势,增强效果,也可以加上二胡、笛子、长号,并增加吹鼓手人数。乐队一般由邻居、亲友组成,招之即来,挥之即去。有业务演出,无业务种田。在长期的实践中,民间艺人创作了40多首乐曲,其中经常演奏的有20多首,代代相传。柏木乡茶头坑组杨细华最近收集整理了一套三星鼓曲,刻印乐曲30多首。演奏时,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,办喜事就奏《大门开》、《万元方》,欢快、低徊,很能增添红白喜事的气氛。
      新中国成立后,有关部门对传统文化、民间艺术非常重视。1956年,我省举办首届民间艺术调演,袁州区三星鼓唢呐队参加演出,获得一致好评;第二年3月被推荐代表全省赴北京参加全国民间艺术调演。这一次进京演出,乐队只有5人,即柏木乡的杨明才、杨节五兄弟和洪塘乡的姚文清、孙伟纯以及春台乡的王春才。他们演奏的曲目是当时新创作的《袁河两岸庆丰收》。当时刘少奇、周恩来、朱德、董必武等人都去看了,对这个节目非常赞赏,之后,亲切地接见了5位农民演员。接见时,周恩来叮嘱他们说:“民间艺术要发扬光大。你们回去以后,每人要带5个徒弟,使三星鼓后继有人。”看到他们衣裳单薄,周恩来指示工作人员,给他们每人买了一件棉袄。这是袁州区三星鼓第一次进京演出的盛况。回来后,他们又被招去参加全省农民业余艺术团,到上海、杭州、南京等地巡回演出。1991年7月,袁州区三星鼓再次赴京演出,多次播放。这一次乐队共有27人,演奏的曲目是当时新编的《欢腾的金秋》,气势恢弘,节奏明快。各界一致盛赞袁州三星鼓,进京闹金秋。
      目前袁州区各乡村有三星鼓唢呐队40多支,他们活跃于山村,极大地丰富了农村精神生活。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,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农村面貌日新月异,其曲目也日益增多。
 
信息来源: 本站收集 【打印本页】【纠错留言】【关闭窗口】
网站声明 | 网站地图 | 网站帮助 | 联系我们 | QQ及时咨询 QQ及时咨询(2513807704)
主办:宜春市人民政府 承办:宜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   
技术支持:宜春市政务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版权所有:bet365娱乐场下载 赣ICP备06000141号 赣公网安备 36090202000004号